与传奇制表大师的对话
乔治·丹尼尔(George Daniels)博士拥有超过六十年的制表经验,曾荣获过制表界各种大奖,载誉无数,无出其右。他发明的同轴擒纵系统(Co-Axial escapement)不仅被欧米茄采用并投入一系列的生产,而且掀起了机械制表业的革命。
曾经担任伦敦钟表制造行会(Clockmakers' Guild)会长及出任钟表学院院长的乔治‧丹尼尔,获授予钟表商名家公会(1631年创立)金章,英国钟表学院(创立于1851年)金章,伦敦钟表制造行会金章和斯德哥尔摩钟表制造行会Kullberg荣誉奖章,并由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亲自授予爵士衔头,嘉奖他对制表业的杰出贡献。
“同轴擒纵系统”被形容为“激进”和“革命性”的设计。对于这样的评价,您有何感觉﹖
对于同轴擒纵系统而言,我觉得这样的评价十分中肯,因为这套系统确实非常激进和革新。它解决了五百多年来一直困扰着制表师,有关为零件涂抹润滑剂的问题。
有没有可能研发出其它类似同轴擒纵系统,如此激进革新的技术突破?
虽然我这样说有点不太适当,但我必须承认,目前为止尚未出现类似的重大突破。机械腕表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几个世纪以来的制表师们努力进行技术改进。几百年前,就有制表师提出润滑油的黏度问题,以及活动零件因摩擦而必须经常涂上润滑剂。这些问题一直都没有得到解决,直至同轴擒纵系统的诞生。
在制作机芯的某些零件时,可能会使用不同的材质。然而,有着同轴擒纵系统,不同材质的使用均不会影响腕表的基本性能。
同轴擒纵系统会否成为新一代机械腕表所广泛使用的擒纵系统?
制表界本质上相对保守,接受新事物的过程比较缓慢。但基本上,每个制表师即使继续使用其它系统,最终也将接受同轴擒纵系统的使用。原因很简单,因为同轴擒纵系统的表现更为出色。欧米茄率先破旧立新采用同轴擒纵系统,并广泛运用到一系列腕表生产中,这足以证明同轴擒纵系统的可行性,定能取得制表界业内人士的认同。这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已。
对于机械腕表热潮卷土重来,您有没有觉得惊讶?
完全没有。我经常说,我从没有怀疑过机械腕表会持续流行。于1969年的伦敦,我的第一枚装有同轴擒纵系统的腕表,便曾掀起了这股复兴热潮。
我一直坚信机械腕表将不轻易被淘汰,这与它的历史、技术、睿智、美学、实用及趣味性等特质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机械腕表经历数代而依然屹立不倒,将来必将继续受人们热捧。
诚然,早在一个世纪前,机械腕表便很多需要改进的空间,以防被石英腕表盖过其受欢迎的程度。
总而言之,这就是同轴擒纵系统真正为机械腕表带来的好处之一,有助机械腕表向21世纪的未来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金融时报》中一篇文章提及,您不会在腕表制成前绘出细节设计草图。这是真的吗?如果是这样,当您制表时又如何即席制造腕表?
对,我在完成制作前不会将细节设计草图画出来。过往没有一个杰出的制表大师会依照草图来制作腕表!当我开始制作一枚全新腕表时,我脑海中早已有了这枚腕表的模样。假若在过程中我发觉有些地方需要修改,也许我会稍作改动。
细节设计草图的其中一个
曾经担任伦敦钟表制造行会(Clockmakers' Guild)会长及出任钟表学院院长的乔治‧丹尼尔,获授予钟表商名家公会(1631年创立)金章,英国钟表学院(创立于1851年)金章,伦敦钟表制造行会金章和斯德哥尔摩钟表制造行会Kullberg荣誉奖章,并由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亲自授予爵士衔头,嘉奖他对制表业的杰出贡献。
“同轴擒纵系统”被形容为“激进”和“革命性”的设计。对于这样的评价,您有何感觉﹖
对于同轴擒纵系统而言,我觉得这样的评价十分中肯,因为这套系统确实非常激进和革新。它解决了五百多年来一直困扰着制表师,有关为零件涂抹润滑剂的问题。
有没有可能研发出其它类似同轴擒纵系统,如此激进革新的技术突破?
虽然我这样说有点不太适当,但我必须承认,目前为止尚未出现类似的重大突破。机械腕表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几个世纪以来的制表师们努力进行技术改进。几百年前,就有制表师提出润滑油的黏度问题,以及活动零件因摩擦而必须经常涂上润滑剂。这些问题一直都没有得到解决,直至同轴擒纵系统的诞生。
在制作机芯的某些零件时,可能会使用不同的材质。然而,有着同轴擒纵系统,不同材质的使用均不会影响腕表的基本性能。
同轴擒纵系统会否成为新一代机械腕表所广泛使用的擒纵系统?
制表界本质上相对保守,接受新事物的过程比较缓慢。但基本上,每个制表师即使继续使用其它系统,最终也将接受同轴擒纵系统的使用。原因很简单,因为同轴擒纵系统的表现更为出色。欧米茄率先破旧立新采用同轴擒纵系统,并广泛运用到一系列腕表生产中,这足以证明同轴擒纵系统的可行性,定能取得制表界业内人士的认同。这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已。
对于机械腕表热潮卷土重来,您有没有觉得惊讶?
完全没有。我经常说,我从没有怀疑过机械腕表会持续流行。于1969年的伦敦,我的第一枚装有同轴擒纵系统的腕表,便曾掀起了这股复兴热潮。
我一直坚信机械腕表将不轻易被淘汰,这与它的历史、技术、睿智、美学、实用及趣味性等特质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机械腕表经历数代而依然屹立不倒,将来必将继续受人们热捧。
诚然,早在一个世纪前,机械腕表便很多需要改进的空间,以防被石英腕表盖过其受欢迎的程度。
总而言之,这就是同轴擒纵系统真正为机械腕表带来的好处之一,有助机械腕表向21世纪的未来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金融时报》中一篇文章提及,您不会在腕表制成前绘出细节设计草图。这是真的吗?如果是这样,当您制表时又如何即席制造腕表?
对,我在完成制作前不会将细节设计草图画出来。过往没有一个杰出的制表大师会依照草图来制作腕表!当我开始制作一枚全新腕表时,我脑海中早已有了这枚腕表的模样。假若在过程中我发觉有些地方需要修改,也许我会稍作改动。
细节设计草图的其中一个
只有登录之后才可以评论,请点击这里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