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亚达销售公司总经理杜熙:寻找品牌调性
独立研制陀飞轮机芯、航天机芯,创新研发太空强化钛等腕表新材质,举办手表设计大赛,创意腕表设计和工艺……来自深圳的飞亚达的成功和不断创新大家有目共睹。结束早些年为西方腕表品牌代工的历史,专注打造自己的腕表与品牌,这个创建仅二十几年的年轻企业,自去年起成为唯一跻身巴塞尔一号馆的中国名字。
产品从几百元一枚的石英表,到36万元人民币的玫瑰金方形陀飞轮腕表,在被动辄拥有百年历史、入门表款售价都在五位数以上的欧洲主流制表品牌雄霸的国际国内市场上,飞亚达是如何顶着“中国制造”的帽子,以“中国创造”来赢得与它的努力相匹配的订单和声誉?
加入飞亚达已十四年、飞亚达表销售公司总经理杜熙为此接受了本报的专访。
《21世纪》:飞亚达作为境内唯一一家表业上市公司,可谓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表”的形象。可否介绍一下飞亚达现在对腕表生产流程的整合情况,有没有百分百完全自制的手表?
杜熙:腕表是一个比较成熟的行业,各种零部件都有专业的制造商,很少有品牌会全部零件自制,但对关键部件(如机芯)和材料,很多优秀品牌还是会通过自主研制来确保品质和独特性,这往往也是品牌形象的重要标志。我们首枚自主研发的计时机械机芯,就是运用在“神舟七号”航天员太空行走时所佩戴的航天表上。目前飞亚达研发的机芯主要用于高端和独特概念的产品系列,比如航天系列、陀飞轮腕表和征战“达喀尔拉力赛”的极限系列腕表等,随着我们对制表技艺的钻研,也会持续加大对自主机芯的研发。
《21世纪》:飞亚达的成功和不断创新大家有目共睹。客观而言,您觉得现在飞亚达和国际一线大牌的差距,会体现在哪些方面?
杜熙:现阶段,飞亚达已在中高端手表市场中拥有良好的品牌认知和市场表现。但这个品牌还很年轻,在高端制表技术、品牌文化的积淀和传播上,还需继续探索。此外,在逐步形成独特品牌内涵的同时,飞亚达也正在持续拓展国际市场。
《21世纪》:您觉得飞亚达如今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杜熙:两个方面,一个是以机芯研发制造为代表的核心技术能力;一个是国内消费者消费观念以及消费自信心的提升。
《21世纪》:飞亚达这次巴塞尔推出的珐琅表中,充满中国传统元素的运用,这是不是飞亚达在除了“航天表”等高科技前卫元素以外,另一个方向上的探索?
只有登录之后才可以评论,请点击这里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