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地亚总裁伯纳德·福纳斯:奢侈产业 难骑之虎
自2009年的低迷行市以来,托那些购买高档手表和昂贵珠宝的亚洲消费者的福,奢侈品行业已然迎来新一轮动力强劲的复苏了。此番最大的受益者之一,就是瑞士奢侈品集团历峰集团皇冠上的明珠──全球销售额最高的珠宝品牌卡地亚(Cartier)。
卡地亚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长、65岁的法国人伯纳德·福纳斯(Bernard Fornas)并没有被冲昏头脑。他用“花无百日红”来比喻持续不断的欣欣向荣是不可能永远存在的。
公司最近的业绩表现可能令他的判断显得过于谨慎了。在历峰集团最新的财务公报中,其旗下的珠宝行──其中卡地亚品牌的店面大约占到九成──在2011年12月31日前的三个月里的总销售额同比增长了25%,达13.5亿美元。
不过,这种谨慎正是福纳斯自2002年执掌卡地亚以来一个重要的成功秘诀。
他说,“我们当然总会经历一些高潮和低谷,但即便在情况一帆风顺的时候,我们也要让公司始终准备好面对最糟糕的事情。”
尽管近期行情尚好,奢侈品市场的发展前景却遍布愁云。对于这一行业能否保持2010年与2011年时的出色增长率,市场的质疑声越来越大。
欧洲是历峰集团第二大市场,眼下正踯躅于衰退边缘;而在公司最大的市场──亚太地区,也存在对中国这个最大消费区经济放缓的担忧。
无独有偶,卡地亚的竞争对手蒂凡尼(Tiffany & Co)也于1月提出警告,去年圣诞节时,其节前销售额的增幅放缓,预示着美国与欧洲的消费者需求正日渐减弱。
即便如此,福纳斯仍然坚信卡地亚可以克服所有困难,并在2011年破记录的销售额基础上继续有所提升。该品牌目前雇有7000名员工,曾为伊莉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这样的好莱坞贵族和格蕾丝·凯利(Grace Kelly)与英国王室家庭这些真正的贵族提供珠宝。
卡地亚的产品价格从500美元到几百万美元不等。福纳斯称,公司有合理的定位,可以平安度过任何市场下滑的情况。
这种力量部分来自地域差异。福纳斯说,“我们的市场布局非常广阔,就像一架装有五台发动机的飞机……欧洲、中东、美洲、日本以及亚洲其它地区。我们的市场非常均衡,这在奢侈品世界是独一无二的。当经济在2008年变得一团糟,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倒闭、日本进入衰退时,我们为自己还拥有其它地区的市场感到非常欣慰。”
另一方面的力量源自这家公司灵活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无论时局好坏,反应力、灵活性和速度都是奢侈品行业至关重要的因素。福纳斯说,“一旦有什么情况发生,令你开始察觉到不对劲的趋势就要出现,你必须能在一夜之间调低产能。否则,就会令库存增加,抑制自己的现金流。”
他说,“我能够几乎不花成本,就把产量降低下来,比业内其他任何人的动作都快。同样的,我也可以比别人更快地提高产量。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处在一个充满变数的环境里。”
是卡地亚的创造力带给他如此自信。在近期举行的日内瓦国际高级钟表展(Salon International de la Haute Horlogerie,SIHH)上,这个品牌推出了百余种新表款式,比其他任何一家参展商都要多。
福纳斯对此颇感自豪。他一边打开一台放置卡地亚最新样品的展柜一边说,“结果很好。这都源于这个珠宝品牌史无前例的创造力。”
其中有一款手表,表面是一幅以半宝石拼贴而成的马脸图案。每幅拼贴画都要花费超过120个工时来完成。此款手表限量仅40只,售价为90,000美元。
福纳斯介绍道,“这款手表的工艺是独一无二的。拼成这匹马的宝石,切割方式颗颗不同。”
说到兴起,他又拿出另一款手表来展示,上有一只葵花鹦鹉的图案,用一片片珍珠母贝打造出鸟类羽毛的效果。
他对这些手表及其设计和工艺如数家珍,就好像它们是他亲手制造出来的一样。
加盟卡地亚之前,福纳斯就职于历峰旗下的另一个品牌──亏损连连的“名士”(Baume & Mercier)。后者总被视为这家奢侈品集团内部的一个“问题儿童”,因而对于福纳斯的任命,起初也多有质疑。但在入主卡地亚之后,他取得了巨大成功。比如在2009年他推出一系列价格略低的珠宝款式,迅速应对了当年的奢侈品市场颓势。
在他的主持下,卡地亚的零售店数量也开始迅速扩张;同时,其内部生产能力也有所提升。这个多年来主要从事手表装配的品牌,现在将更多零件也纳入到了内
卡地亚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长、65岁的法国人伯纳德·福纳斯(Bernard Fornas)并没有被冲昏头脑。他用“花无百日红”来比喻持续不断的欣欣向荣是不可能永远存在的。
公司最近的业绩表现可能令他的判断显得过于谨慎了。在历峰集团最新的财务公报中,其旗下的珠宝行──其中卡地亚品牌的店面大约占到九成──在2011年12月31日前的三个月里的总销售额同比增长了25%,达13.5亿美元。
不过,这种谨慎正是福纳斯自2002年执掌卡地亚以来一个重要的成功秘诀。
他说,“我们当然总会经历一些高潮和低谷,但即便在情况一帆风顺的时候,我们也要让公司始终准备好面对最糟糕的事情。”
尽管近期行情尚好,奢侈品市场的发展前景却遍布愁云。对于这一行业能否保持2010年与2011年时的出色增长率,市场的质疑声越来越大。
欧洲是历峰集团第二大市场,眼下正踯躅于衰退边缘;而在公司最大的市场──亚太地区,也存在对中国这个最大消费区经济放缓的担忧。
无独有偶,卡地亚的竞争对手蒂凡尼(Tiffany & Co)也于1月提出警告,去年圣诞节时,其节前销售额的增幅放缓,预示着美国与欧洲的消费者需求正日渐减弱。
即便如此,福纳斯仍然坚信卡地亚可以克服所有困难,并在2011年破记录的销售额基础上继续有所提升。该品牌目前雇有7000名员工,曾为伊莉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这样的好莱坞贵族和格蕾丝·凯利(Grace Kelly)与英国王室家庭这些真正的贵族提供珠宝。
卡地亚的产品价格从500美元到几百万美元不等。福纳斯称,公司有合理的定位,可以平安度过任何市场下滑的情况。
这种力量部分来自地域差异。福纳斯说,“我们的市场布局非常广阔,就像一架装有五台发动机的飞机……欧洲、中东、美洲、日本以及亚洲其它地区。我们的市场非常均衡,这在奢侈品世界是独一无二的。当经济在2008年变得一团糟,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倒闭、日本进入衰退时,我们为自己还拥有其它地区的市场感到非常欣慰。”
另一方面的力量源自这家公司灵活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无论时局好坏,反应力、灵活性和速度都是奢侈品行业至关重要的因素。福纳斯说,“一旦有什么情况发生,令你开始察觉到不对劲的趋势就要出现,你必须能在一夜之间调低产能。否则,就会令库存增加,抑制自己的现金流。”
他说,“我能够几乎不花成本,就把产量降低下来,比业内其他任何人的动作都快。同样的,我也可以比别人更快地提高产量。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处在一个充满变数的环境里。”
是卡地亚的创造力带给他如此自信。在近期举行的日内瓦国际高级钟表展(Salon International de la Haute Horlogerie,SIHH)上,这个品牌推出了百余种新表款式,比其他任何一家参展商都要多。
福纳斯对此颇感自豪。他一边打开一台放置卡地亚最新样品的展柜一边说,“结果很好。这都源于这个珠宝品牌史无前例的创造力。”
其中有一款手表,表面是一幅以半宝石拼贴而成的马脸图案。每幅拼贴画都要花费超过120个工时来完成。此款手表限量仅40只,售价为90,000美元。
福纳斯介绍道,“这款手表的工艺是独一无二的。拼成这匹马的宝石,切割方式颗颗不同。”
说到兴起,他又拿出另一款手表来展示,上有一只葵花鹦鹉的图案,用一片片珍珠母贝打造出鸟类羽毛的效果。
他对这些手表及其设计和工艺如数家珍,就好像它们是他亲手制造出来的一样。
加盟卡地亚之前,福纳斯就职于历峰旗下的另一个品牌──亏损连连的“名士”(Baume & Mercier)。后者总被视为这家奢侈品集团内部的一个“问题儿童”,因而对于福纳斯的任命,起初也多有质疑。但在入主卡地亚之后,他取得了巨大成功。比如在2009年他推出一系列价格略低的珠宝款式,迅速应对了当年的奢侈品市场颓势。
在他的主持下,卡地亚的零售店数量也开始迅速扩张;同时,其内部生产能力也有所提升。这个多年来主要从事手表装配的品牌,现在将更多零件也纳入到了内
只有登录之后才可以评论,请点击这里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