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我在杨百翰大学的学业和生活

2024-11-26    来源:钱万年     编辑:中国钟表网    阅读:93次

   BYU,是杨百翰大学的英文简称。杨百翰大学的全名是Brigham Young University,位于美国犹太州小城普罗沃市(PRO)。

   现在的杨百翰大学,是美国有名的私立教会大学,三万多学生 ,规模甚大。学校总体排名,居美国大学第66名;其会计专业,全美数一数二;其研究生院商科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全美第27;法学院,全美第33;图书馆,全美大学20座顶尖图书馆之一;2011年、杨百翰大学超过哈佛大学、被评为美国最受家长欢迎的大学第一名。学校的篮球打得好,屡屡在美国大学篮球联赛中出彩;而学校校舍建筑新颖漂亮;学校的师资和学生质量都已进入全球名校行列。

   但1958年,我在这个学校读书时,它并没有如此风光。当时的BUY还只是一所名声普通、平均教育水准一般的高校,并不很引人注目。

   我为什么会选读杨百翰大学,而不去读哈佛、耶鲁、斯坦福等更出色的学校呢?

   那是因为,读大学,尤其在美国读大学,需要在两方面有实力 :

   第一,需要足够的经济实力。说白了,就是要手里有钱,家里有钱。现在的中国留美学生,许多是富二代,出身富裕家庭,腰缠万贯。来美国动辄就先买豪车大房,非常阔气。当然·有钱,可以利用各种教育资源补习,利用各种关系得到有利于人学名校的条件。所以,有充足的学费生活费,那是读名校的先决条件。

   但在1957年,我刚来美国时,我们这些留学生们普遍没什么钱。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穷书生,不仅谈不上富裕,口袋里更是没几文大钱。像我这样只带了区区几百美元,就想来美国读大学读研究生的,比比皆是。因此,没有很好的经济条件,想要读哈佛,斯坦福这样的第一流名校,经济上便不够格。

   我要感谢杨百翰大学的是,学校不仅录取了我,还给我每月80美元助学金,补我的无米之困,这对我说真是不无小补。

   第二,读名校,需要有更为优秀的学历和学习成绩记录。虽然我的学习理解力和悟性不错,但论学习成绩,充其量只是中游,也缺少更出色的成绩单。现在的哈佛、斯坦福的许多学生,不仅学习成绩好,甚至还有傲人的各种比赛的名次,出色的社会活动记录,这对我这个早早就在香港勤工俭学的人而言,是三无:无好的成绩单,无钱,无社会活动业绩。所以,先天不足的我,没法与名校学生相比。能够入学杨百翰大学,我已十分满意。

   但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在的角度看杨百翰大学,它虽然不是一流名校,但它确实有它的一些传统、特殊优势和令我喜欢的地方。

         第一,它的教师队伍质量不错。

   杨百翰大学的教师,大部分都是哈佛大学毕业生,少数是其他一流名校来的。他们被聘请而来,带来了哈佛等校的优秀教学风格和名校的作风、处事方式。这些教师所选用的教材,又清一色与哈佛并无二致。参考书目也一律是哈佛式的风格,甚至开课内容和教学方式,也都与哈佛相似。

   就此而言,见贤思齐,择优而从。这是杨百翰大学的一个很好的特点。

   我印象很深的是,有一门教学课目叫Case Study·用中文翻译,叫“个案分析”。这是原来在哈佛大学商学院最先开设的一种课目,后来也为美国许多高校相继设之。它并不注重繁琐的理论,而是把商科各方面的理论及基本知识,通过许许多多政治经济上的和商场上的实例,一个一个地列出来仔细叙述,并以此为据作周详的分析和评论,提高和加深学生的认知、理解和应对能力。这个科目非常具体实在,选例典型,分析中肯,往往能够让人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我在这门课里受益良多。

   这种实证式的教学研究方法,曾极大地开阔了我的视界和眼光 ,让我从这个课上学到很多东西。我觉得这是对青年大学生非常有帮助的课目。这样的十分有益于学生理解的扎实的课目,在杨百翰大学很是风行,时有所见。

   其二,学校对电脑科学的认识很明智、超前,电脑设施齐备。

   在1958年到1960年,电脑学这个新生事物才刚刚起步,如同还在襁褓里一样,并没有成形、成熟和完备。整个电脑工业还在初期发展阶段。而杨百翰大学校方却对这一事物英明地予以特别重视。BYU 是最早引进电脑后蒙课程和电脑系统知识的大学,它不惜化大量资金,购买昂贵电脑设备,聘请专业人才,开办各种电脑讲座,倡导和吸引学生选课听课。

   当初,一台最早的IBM650电脑,动辄万元,价值不菲。而杨百翰大学,从不吝啬金钱,总是很快购置。而后,电脑型号不断地升级换代,而BYU的电脑设备也从来不滞后。电脑发展到第二代IBM1040时,学校马上添置;发展到IBM7040,学校依然很快拥有。当然,因为BYU和IBM关系很好,很多先进设备也可能是1BM免费供给也不一定。但YBU的教学设施总是走在学科发展潮流的前端,这是不争的事实。我后来从杨百翰大学毕业,到加州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读研,居然发现,后者的电脑设备和型号,竟不如杨百翰大学来得先进。

   因为是新学科新知识,尚未成熟完备,所以电脑学这门课当初在BYU是不计学分,不算正式系科的,但校方和教授们却都强力宣传推荐,指出这是社会各行各业今后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极力怂恿我们选听。教授们的推荐,让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学生立即对电脑学科产生浓烈兴趣。毫不夸张地说,我在大学毕业后的发展,和我在大学学到的电脑知识和积极使用电脑的意识,是完全分不开的。我后来的事业之所以迅速发展,也和电脑知识的运用完全分不开。这是后话。

   在杨百翰大学读书的第一个问题 ,当然还是学费生活费的问题。今天的中国留学生,许多都是腰缠万贯地来美国读书的,来了就住豪宅,买名车,生活好不逍遥!可是那时候的穷留学生我,到学校时腰包里只有80美金了,如何对付今后的学费生活费等庞大开销呢?那是非常没有底的事。去医院打夜班工也不是长久之计,因为白天要上课读书的呀,还有课外作业,功课。天天打夜班工,一定会顾此失彼,耽误学业。所以,我去医院做清洁工,也就只做了一个月便不再继续。拿什么来养活自己和维持学业呢?久经思考,我就有一个念头,想要以一个比较踏实可靠的谋生差事,风雨无阳地稳定地半工半读地谋生。

   在香港高中毕业后的五年,我曾在父亲经营的钟表进出口行里工作过很久。修表修钟,我曾拜师学过。一般的钟表问题,我都会修理,没有困难。是否可以在杨百翰大学里以此为半工半读的谋生差事呢?我不确定。

   也许就是因为有这从小就磨练出来的生意头脑吧,所以,抵达学校不久,我在大学饭厅前的墙上和校报上刊贴了一张小广告:

   “本人课余诚意代客修表,3美元一个。来者不拒,信用可靠”。我把我的电话号码也留在上面。

   广告登出去,居然反应不错,陆陆续续有学生和教职员工们来询问,大多是希望我能为他们修理钟表。

   我住的宿舍是有电话的,修表的生意来往就靠电话联络。我一般不会让顾客来我宿舍接治,那样会影响其他同学的生活。与顾客见面,我都是约时地接表取表。当然一般会是在饭厅之类的地方。我告诉顾客我是中国人,东方人面孔,那就比较容易认也容易找。

   修表修钟是需要零部件的,不能是无米之炊。我马上去本地电话本上找,查到离大学最近的钟表零件批发商,可以时常进货。

   那时候的人比较朴实单纯,而犹太州在美国的位置比较偏僻且是小地方,民风更为淳厚。所以,客人让我修表,虽然我从来不开收条或者取货单,对方也觉得正常,不会不放心,大家全凭彼此的信任相处,从来没有发生过差错或龃龉不快。

   因为接连不断的生意之来来去去,慢慢地,我开始积累了一些名声和信誉,学校的师生和周围朋友圈渐渐知道,有一个中国留学生修表,口碑不错。我的生意便越来越有起色。

   一般的钟表修理,无非是加一点机油、做一些清洗之类的活,不需要花太多时间。我平均每天大概可以接2到3个生意,也大概每天可以修两三个表,赚大约10美元。如此,一个月至少有赚100多美元收入。记得那时候的中国留学生,没钱找钱,往往都去中餐馆打工,来来回回的路上时间,加上打工的工时,太花时间,赚钱更是辛苦。我呢,就靠这个修表技艺赚钱,居然可以半工半读维持学业和生计,平平稳稳度日。

   在杨百翰大学的学习,是从补习英语开始的。虽然在香港读书时,我在中学教过英语,我的英语水准算起来是比较好的,日常的听和讲都没问题,但来美国上大学的课,有许多专业名称名词并不熟悉,故听力和阅读课本还是有点吃力,需要补习加强。

   杨百翰大学有一个英语测试,就是加强这方面训练的。所以,我在进入学校的前两年,就在英语加强班上课,以期适应美国大学的正规学习。虽然开始未能直接上大学本科读书,有些遗憾。但这对我而言,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因为如此,我便可有时间可通过修表这一形式,以工补学,为自己多积累一些资金。

   有一个道理,我很清楚:课堂的书,是可以在允许的时间范围里慢慢地读的,来日方长;但锅里不能一刻无米。若口袋里没钱,捉襟见肘,那种穷学生的日子不好过。所以,我白天悠悠地去上课读书;晚上和课余便去接我的活,修我的表。倒也过得自在。

   我修表,一般45分钟到一个小时可以修好一个。每一天,我大概需要用三个小时工作。三小时,是不少的时间,这样一来,我的很大一部分时间就被修表占用了。不能把全部时间放在英语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上。这是一种遗憾,但这也是没得选择的事。那时的中国留学生几乎都是这样。

   语言补习考试通过后,我起先就选了工科为我的专业方向:机械工程学。因为我的领悟力还不错,所以,读书成绩得到及格是没问题的,但成绩是一般水准,得分大概在4分中的2.5分、3分左右,如同今天大学里的C到B左右的成绩。

   这个成绩,要考硕士研究生是不行的。当时要读研究生,成绩要在B以上。但我是不是就以机械工程学为自己的专业方向,将来当一个机械工程师呢?对此我有点吃不准。毕竟我对大学的课和今后的人生发展还懵懵懂懂。所以,我有去请教学校里的外国留学生顾问。

   美国大学的外国留学生很多,所以,几乎每个大学都有编制内的正式的留学生顾问机构,有专职教师为学生释疑解惑。教师很乐于学生来咨询学业和生活等各方面问题。

   我的留学生顾问和我仔细地谈了一次话,并推荐我参加一个对我专业能力和专业方向作有关测试的科目考试。那个考试十分细致,要考上午和下午整整一天的时间。它对你提出无数个问题,以了解你各方面的兴趣、爱好、能力、经历、经验和个人的任何方面的强项。

   经过测试,留学生顾问发现我有比较宽泛的商业知识和经验,也发现我的经商能力和悟性不错,这让他很感兴趣。他综合分析了我各方面的情况,细细斟酌之后,极力建议我从工科的机械工程学专业转出来,去读商科,或者,他说,也可以学会计学或者统计学专业。

   这位老师告诉我,之所以推荐我学统计学专业,因为它是商科和会计学的一个结合,它在教学中首先引进电脑科学。如果你对电脑感兴趣的话,加上你有比较扎实的商业基础知识,这个专业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不仅适合你,而且大有前途。

   老师的建议和解释让我心里亮起来。因为从很小的时候起,我对各种机器机械就比较有兴趣,所以早早就会拨弄一些玩具小物件什么的,装装拆拆,自己觉得乐趣无穷。憧憬将来去开个玩具广,自己当老板,做出很多很多玩具。进了大学,眼光开始扩大,我有一种敏锐的直觉,对电脑这门科学特别有兴趣。我觉得电脑科学包容了机械学的所有内容,而且又与商学,数学,统计学知识密切相连。所以,学电脑,好像是在做一把开后知识百宝箱的钥匙。我对此充满了跃跃欲试的活力。

   但是,电脑学,在当时仅仅是一门新兴科学,许多大学对此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严重缺乏师资。在杨伯翰大学其它系科,就根本没有开设任何电脑专修科目或选修课,而统计学专业,却捷足先登,设有电脑课程,置有电脑设备,入系便可以立刻接触电脑,把统计学与电脑学结合起来学习。这让我不仅对统计学情有独钟,也甚是满意。

   从现在的眼光看1958年,那时的电脑是很落后的电脑,老爷电脑,不但噪音很大,而且速度非常慢,真像老牛拉车。但是,我有一种敏锐的预感,这电脑事业是一定会快速地蓬勃发展的。虽然它只是一门编外课程,既不给学分的,也不考试测验,完全用课外讲座和课外知识介绍的方式教学。但它教的却是切切实实的新知识新本领,它预示着一个光明的未来,我心里感到踏实。

   在杨百翰大学6年的大学生活里,我渐渐地对这所大学产生了感情。因为学校的校风和学风很好。

   首先,这是美国教会大学 ,进校读书的,以基督教教徒为主体。一般而言,有信仰,操守和为人必世的准则和价值观比较一致。它有一个著名的荣誉规章,要求教师和学生遵守学术诚信、讲究严格的着装守则和拒绝毒品和酒精类饮品。

   其次,学校的富家子弟不多,中产阶级以下家庭出身的子弟比较多。贫寒学生嘛,得到高等教育的机会来之不易,故大家都珍惜有加。所以,勤奋攻读、不愿意虚度光阴的青年很多。在这里,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畅通无阻。

   因为勤奋学习电脑,我记得我曾与一位数学系的学生辩论。他认为电脑无论如何发展,总无法赶上人脑。但我告诉他,简单的计算,人脑当然灵活机智,可以和电脑比美;但复杂的运算,几十、几百、几千、几万几十万次方的运算,人脑无论如何跟不上电脑。当时我们辩论得非常热烈。现在的事实证明,我的见解是正确的。

   因为学统计,学电脑,尤其学电脑编程,我需要有太多时间使用电脑,用电脑学程序写作。一位教电脑编程的年轻助教,加拿大人,是我所遇到的最令我难忘的电脑教师。他负责管理学校的电脑设备,他看到我对电脑学的兴趣和爱好,十分欣赏。总是不耐其烦地提供我各种方便,让我可以有大量时间使用电脑。他也十分仔细地教我电脑编程学基础知识,程序写作基本步骤,指导我如何熟练使用1BM650型商用电脑:我还经他点拨,学会如何做样板,如何写程序,到毕业阶段,我的电脑编程能力大大提高,比一般同学明显地更胜一筹,我可以得心应手地使用电脑处理许多作业和学业问题,真正人了门,真正有所得,这里面有我的这位电脑老师的心血和功劳。我感谢他。

   我在杨百翰大学学了几十门课程,但我觉得最有收获的就是电脑学,这是我读大学的最主要收获。当时,在各行各业学过或者说懂一点电脑的人几乎是凤毛麟角,非常之少。所以,懂一些电脑知识的毕业生、程序员,往往被商家和公司追捧,很受欢迎。我从大学和研究所出来,之所以创业成功并有所发展,我认为这和我的电脑学知识和电脑编程能力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因为我年长一些,也因为我待人必事比较沉稳,所以我曾被选为杨百翰大学中国留学生协会会长。

   我们这些留学生,每天的事情无非是两方面的:一是读书和应付学业,二是打工挣钱养活自己和付学费生活费。我的课外生活,除了修表之外,也为留学生同学们做一些事·协调一下彼此的关系。

   比起许多同学,我的学习和生活的适应能力略强一些。因为一般中国同学,课外的打工必须到中餐馆打工,所花的时间比我要多。而且,因为不习惯吃西餐要吃中餐,所以他们得自己做化更多时间在吃上面,但这对我而言没什么困难,我以前在香港一个人生活时,常常习惯吃西餐,西式自助餐,所以学校里的餐饮我都能吃,不会感到厌烦和咽不下去的感觉,一日三餐我都可以在大学餐厅里解决。此外,我不需要在校内校外奔波,有更多时间与老师及本地同学多方面接触,融进大学生活。

   担任留学生协会的一些工作,一是组织同学们参加一些校园联合国活动,比如关于战争与和平的辩论和演讲等,也包括政治、体育、卫生、心理学和社会学方面的活动,让留学生和美国社会不至于脱节,也让我们这些学生更快地适应和成熟。

   此外,留学生协会会长也需要在学校和留学生之间,以及留学生同学之间,做一些彼此关系的协调。其实中国留学生之间的关系一般是没什么问题的,因为大家大方向一致,没什么大的利益冲突。当然有时候也会有人做事不很正大光明,弄出一些事来。

         有一次,移民局来我们学校查非法打工。说到非法打工,其实这是很普遍的情况。校方和当时的移民局往往眼开眼闭,不很纠集。留学生虽说可以申请合法课外打工,但那是有时间限制的,且一般同学不会很在意如此去申请。之所以移民局来查,往往都是有人私底下告密所致。

   我后来知道,那是有一个中国教授的太太,因为租房给留学生住宿时与某学生发生冲突,而在背地里干的好事。当然,这移民局 来学校盘查,校方便会召集我等学生干部了解情况,这就需要我等智慧机巧地应对和处理,保护我们自己的同学安全过关。

   窝里斗,这也许是中国人之部分朋友的通病。我鄙视他们。但一般而言,当时的移民局对留学生打工管得不紧,并不会严厉追究。所以应付和协调一下也就过去了。

   但也有一位画家,来学校注册以后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根本没有来上过课读过书,据说是一直在纽约街上画画,卖画赚钱。后来终于被学校和移民局发觉,随即递解出境。

   所以,书是一定要读的,每学期选修课程要达到学校和美国移民局规定的底限。杨百翰大学一学年是3个学期,我每学期必须保证修满12学分,3个学期就是36学分。大学本科总共180个学分,一般人大约四五年完成。当然也有 人修得比较快的,二三年就拿到学位。我呢,是老牛拉车,慢慢吞吞地熬出头。

   记得那时,我也经常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我有选修舞蹈的课程,这是一个还可以得到半个学分的课目,在课上我学会了交际舞,有机会参加校内的大学生舞会,和各族裔同学之间有一些社交。记得有一个冬天的晚上,和同学参加周末社交舞会,跳得热火朝天。会后,又和一位男同学自告奋勇地开一部老爷车送三个女同学回家。

   那是一个风雪交加的夜 ,把三位女生送到家后我俩便驱车回校。夜深天黑路不熟,我那位同学一面打着盹一面开着车,迷迷糊糊的,终于一不留神地竟把车开出公路,冲进田野。我们都没系安全带,从车里被惯性甩出窗外,抛到野地。不幸中的大幸是,大雪天,那野地上都是雪,软软的,所以,人飞出去却没大碍,软软的掉在雪地里,没有大伤,但我的锁骨和几根肋骨都骨裂了。风雪中路人很少,我俩在雪地里被冻了很久,才被人发现,报警而让救护车送进医院,狼狈不堪。

   但是,大学生活是美好的。跳舞和各种社交活动,不仅丰富了生活和心情,也锻炼了我的英语口语。即使再有一次那种遭遇,我也认。

   那些年 ,每到暑假,我就会和同学们结伴,早早地去纽约打工。

   我曾特意选纽约规模比较大的一家手表厂上班。那是一个修表见习生的工作,并不是很赚钱,赚的比在纽约餐馆里打工的同学差多了。餐馆打工,一个暑假下来大概可以积蓄两三千美金,我呢,才一千多。但因为在手表厂打工,可以懂多一些的手表修理知识,而且,也会多一些工余时间,可以周游美东各州,长多一些的见识。那是我喜欢的事。

   也还记得在手表厂上班时,曾认识一位40多岁的国内来的中年女士,一看就是颇有气质和风度的人,鹤立鸡群。一打听,竟然是纽约的某位中国领事馆领事的太太。由此你会感叹,今非昔比也。

   那时的中国人,连外交官太太都还会去打工赚钱,这和今天对照,真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浑浑噩噩的,大学时代很快过去了。离开杨百翰大学那一年,我二十九岁。


目录 上一章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