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台明天“加秒”
负责上海地区授时的中科院上海天文台昨天表示:他们已做好各项工作,准备动手“加秒”。
人类等地球一秒钟
地球稍一“偷懒”,我们的钟表就不准了。上海天文台时间对比组高级工程师沈季良解释:目前全球有世界时和原子时两个时间系统——前者以地球自转周期的天文观测为基准,后者则以稳定的原子振荡周期来确定“秒”的长度。由于地球自转减慢,天长日久,两者之间出现细微差距。此时,位于法国巴黎的国际地球自转服务中心就通知全球:2005年末(世界时),等地球一秒钟。
据悉,这是7年来“闰秒”首次出现。由于北京时间比世界时提早8小时,因此,这多出来的一秒就加在了2006年元旦头上。
上海天文台动手“加秒”
这一秒如何“加”出来?记者昨天来到中科院上海天文台“钟房”。沈季良告诉记者,明天上午,时钟理论上通过以下方式“拨慢”:7:59:59——7:59:60——8:00:00。
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授时时钟无法显示59:60,因此,工作人员将让时间“停顿”一秒——即出现两个7:59:59,由此顺利“加秒”。然后通过发送系统,将标准时间传向四面
人类等地球一秒钟
地球稍一“偷懒”,我们的钟表就不准了。上海天文台时间对比组高级工程师沈季良解释:目前全球有世界时和原子时两个时间系统——前者以地球自转周期的天文观测为基准,后者则以稳定的原子振荡周期来确定“秒”的长度。由于地球自转减慢,天长日久,两者之间出现细微差距。此时,位于法国巴黎的国际地球自转服务中心就通知全球:2005年末(世界时),等地球一秒钟。
据悉,这是7年来“闰秒”首次出现。由于北京时间比世界时提早8小时,因此,这多出来的一秒就加在了2006年元旦头上。
上海天文台动手“加秒”
这一秒如何“加”出来?记者昨天来到中科院上海天文台“钟房”。沈季良告诉记者,明天上午,时钟理论上通过以下方式“拨慢”:7:59:59——7:59:60——8:00:00。
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授时时钟无法显示59:60,因此,工作人员将让时间“停顿”一秒——即出现两个7:59:59,由此顺利“加秒”。然后通过发送系统,将标准时间传向四面
只有登录之后才可以评论,请点击这里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