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在为坚持发展精美的高端手表付出昂贵的代价 但他们能赶上瑞士吗
中国人买什么表?
在中国大陆有高认知度的手表品牌与我们从瑞士、欧洲以及日本了解的品牌没有任何关系。大陆人对Sea-Gull海鸥,Shanghai Watch上海表,Beijing Watch北京表,Fiyta飞亚达,Rossini罗西尼,EverBright光大和TianWang天王等品牌非常熟悉。中国产的手表,有高达4万5千欧元的Sea-Gull海鸥玫瑰金三问表,也有低至每块两欧元的地摊货。中国的钟表生产量占到全球的80%,但其产值只占全球的10%。
笼统地对中国大陆市场做出一个评价非常困难。想象一下,上海中心商业区的一个普通工作日支撑着两千万人的活动。而这只是中国大陆“市场”许多分区之一。有支付能力的人会选择著名的经典瑞士品牌,而中国钟表业的研究者估计,每年这个市场能够吸收1千5百万只中高档手表。
著名的瑞士品牌
听到这些情况之后,你还会对Omega欧米茄、Rolex劳力士、Piaget伯爵、 Tiffany蒂凡尼及其它许多知名品牌在上海各主要街道的豪华精品店上泛滥的霓虹广告感到奇怪吗?
中国市场对于Omega欧米茄和 Swatch 斯沃琪集团的欣赏非常明显。该公司已经在中国大陆、香港以及澳门开设了170家特许专卖店来销售他们的产品。做为最早(在1885年)进入中国的品牌,Omega欧米茄于2005年在上海建立了最大的旗舰店,该店共两层,占地450平方米。
“中国游客喜欢购物。每一位去瑞士旅行游客都会购买Rolex劳力士或者Rado雷达表 ,”中国国际旅行社的发言人说。由此我们进一步看出中国人的国际化。据统计,2006年,中国游客的平均购物花费为987美元,甚至比普通日本游客的花费还高。中国正在成长的中产阶级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奢侈品特别受欢迎,因为大多数到欧洲旅游的人是比较富裕的商人或高级官员。由于在国外购买这些奢侈品比国内便宜20%到30%,所以他们非常愿意购买。
香港的特殊角色
但是,香港钟表公司与那些西方国家的联系则发现了美国、日本、亚洲、瑞士以及欧盟的市场。由于拥有这些市场的影响,香港公司成为受到信任的高质量手表供货商,并且回销大陆,即便这些手表同样是在中国大陆南部被誉为工业发动机的珠三角地区生产。
这就是所谓的循环现象,造成了一个无法解决的统计难题。
中国大陆市场的体量和范围
中国十三亿的人口,以西方的平均标准来看,属于刚解决温饱问题的阶段。但平均数是无法真实反映现实的。比如,整个中国的平均年收入略低于1000美元。但是,上海的个人平均年收入是4千9百美元。其中1%的人收入超过10万美元,而拥有一亿美元资产的人在全中国超过一百个,甚至可能更多。
上海展现的是一个闪闪发光又充满魅力的城市。但是现今的中国是一个复杂的多面体,充满了各式各样的矛盾。我们关于这个国家的冷战思维被横扫中国大陆,特别是上海的改变的新能量消除了。
有4亿中国人生活在大上海区域,正如之前所说,其中1%人口(4百万人)的年收入超过10万美元。因此,富人的比例虽然很小,但人口的绝对数值也就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奢侈品市场。
现今中国大约有1万多家零售珠宝商。并不需要因为平均收入很低就做出价格上的让步。对于同样的品牌,我们可以预期的价格并不比西方零售商店低。据香港珠宝生产商联合会估计,中国大陆手表和珠宝的销售每年会增长5%到10%(2006年)。
事实甚至超出我们的预期,中国大陆已经完全地接纳了西方商业机构,而且对于经典欧洲品牌的热情正传遍整个国家。情人节和圣诞节时珠宝礼品的热销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对零售商尤其是个好消息。
中国的第一只陀飞轮
1946年出生于苏州的Kiu Tai Yu矫大羽,早年在修理坏钟表方面表现出极高的天份。23岁时,他就完全依靠自学装出了自己的第一只表。1991年,他45岁生日那天,矫大羽以他完全自主制作的亚洲第一款陀飞轮震惊了钟表业界。
上一次中国对钟表业界产生巨大影响还是在10个世纪以前。当时的皇帝命令朝廷官员苏颂建造一个测量时间的工具来做为王朝的时间标准。他智慧的发明是一个水钟,这也是第一个拥有机械式擒纵机构的钟表。而且,它或许在一定程度是今天Rolex劳力士的间接始祖。
中国的第一个陀飞轮系列产品
2003到2004年期间,PTS Resources宝泰时计有限公司是最先推出陀飞轮表的中国手表公司之一。事实上,这的确有点矛盾。今天制造陀飞轮的目的是展示生产者的技巧,而不是提高手表的地位。
材料技术与等时性和动态平衡之间的关系如今已被广泛接受。顶尖的钟表都不具备象陀飞轮那样相对简单的误差补偿机构。他们的制造更严格,调校更敏感,外观更精美,但对于锥形的主发条和(不相匹配的)均力圆锥轮,真正做出的改进很少。所以中国的第一款陀飞轮只是简单地向收藏家表明“我们也能做陀飞轮了!”但并没有真正抓住问题的实质,即使未经训练的人都能明显地看出它们与真正精良手表的差距。
后期加工和创新
但那是5年前了。现如今,我们看到他们在盘片及相关组件的后期加工上持续改进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PTS可能觉得陀飞轮不够新鲜了。去年他们又展出了一款自上弦带能量存储和持续时间显示的karussel卡罗素。这只十二小时的karussel卡罗素有小时显示功能和一只独立的分针。karussel卡罗素具有较长的循环时间,所以不需太多位置校正,但是与陀飞轮一样,“仍需改进”,而且PTS做得不错。
此外,展示双陀飞轮的上海表是又一家具有悠久历史的制表公司,将自己的这一量产项目称为包含了“自动、多功能、能量存储、秒表和陀飞轮表”。
北京表声称自己是中国的第一只双陀飞轮表,并具有“灵活的力矩差别齿轮”。
这些制表商生产的手表工艺非凡,我们开始真正感受到他们在观察瑞士出品的质量,而且从中汲取精华。再过几年,瑞士技术与中国技术之间的差异将会不那么明显。
Sea-Gull海鸥的三问表成为焦点
Sea-Gull海鸥是中国最大的手表生产商,据报道占到全世界机械机芯生产量的四分之一。(表背上写着的)‘The Chinese Minute RepEATer Watch’中国三问表的亮相是非常美丽、简洁、精美的。但是,事实上看到这只三问表的表盘底下的机械结构的加工工艺是非常有意思的。透过表背,我们可以看到质量和加工工艺的飞速提升,但是仍缺乏对于分类、比例和细节的瑞士式的理解。盘片经过精美的装饰,但边缘成斜角或是缺乏抛光,虽然这可能是有意做出的选择,但西方的眼睛依然更倾向于传统的“瑞士式”加工。
我们可以看到中心轮和第三轮,轮辐和轮边缘比我们期望的要厚。而且可以推测转轴的末端是半球形,并经过打磨。比“做”更困难的可能是理解买家的心态。在瑞士的业内传统中,这一点是历经几代人才完成的。
购买手表两极化
在过去的几年内,我们都有一只“瑞士制造”的高质量的手表。今天,许多消费者仍保有一只传统品牌的高质量手表,但许多人的衣柜里还有另外半打其它品牌手表,价格都很便宜,通常都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或是出于一时冲动买下的。这种便宜的腕表之所以随处可得,是由于石英革命造成的。石英表使当今的全球手表市场成为两个完全不同的的细分市场。
香港与中国通过CEPA生产关系联系在一起并从中受益,他们正在大量制造生活时尚类/低廉的手表。瑞士在过去70年里牢牢地掌握着高端的“瑞士制造”称号,其产值一直在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瑞士的传统机械手表生产占到总产量的40%,但从价值上看则占到62%。这一比例对于香港和大陆的制造商来说也是值得研究的。
品牌意识
但是香港也能制造高质量的手表,虽然只比瑞士的差一点点。香港制造商如今正在为更高的品牌识别度奋斗,以期以更高质量的产品获得更高的零售价格。而“中国制造”主要是面对中国大陆这个全球最大的市场,“瑞士制造”则是面向全球剩余的市场。
市场上微妙的演化
欧洲之前进口的手表都打着“香港制造”的标签,后来我们看到的是“中国制造”,而如今,跟随瑞士的脚步,我们看到了“中国造”。这种仿效并没有威胁到“瑞士造”的地位,因为那是通过高质量的高端机械表确立的。如果它的地位受到威胁,瑞士将会进一步向机械表高端市场发展。该市场的价格高得惊人,制造商完全以其纯正的血统和传统的声誉来保有自己的客户。中国人虽然能干而又刻苦,但瑞士人并不十分担心。
瑞士和中国的制造商
香港一方面受到来自那些拥有知名品牌、良好心态及专业技能的瑞士公司的些许威胁,另一方面又受到技术可靠和大规模自动化生产的日本制造商的威胁。但是,这些只是感觉而不是事实。香港公司在质量、加工、创新、风格以及技术上年复一年的提升正在超过来自日本、欧洲以及一些西方国家的生产商。一些精美的中国手表跻身高端价格种类,而且制造商具有了对
在中国大陆有高认知度的手表品牌与我们从瑞士、欧洲以及日本了解的品牌没有任何关系。大陆人对Sea-Gull海鸥,Shanghai Watch上海表,Beijing Watch北京表,Fiyta飞亚达,Rossini罗西尼,EverBright光大和TianWang天王等品牌非常熟悉。中国产的手表,有高达4万5千欧元的Sea-Gull海鸥玫瑰金三问表,也有低至每块两欧元的地摊货。中国的钟表生产量占到全球的80%,但其产值只占全球的10%。
笼统地对中国大陆市场做出一个评价非常困难。想象一下,上海中心商业区的一个普通工作日支撑着两千万人的活动。而这只是中国大陆“市场”许多分区之一。有支付能力的人会选择著名的经典瑞士品牌,而中国钟表业的研究者估计,每年这个市场能够吸收1千5百万只中高档手表。
著名的瑞士品牌
听到这些情况之后,你还会对Omega欧米茄、Rolex劳力士、Piaget伯爵、 Tiffany蒂凡尼及其它许多知名品牌在上海各主要街道的豪华精品店上泛滥的霓虹广告感到奇怪吗?
中国市场对于Omega欧米茄和 Swatch 斯沃琪集团的欣赏非常明显。该公司已经在中国大陆、香港以及澳门开设了170家特许专卖店来销售他们的产品。做为最早(在1885年)进入中国的品牌,Omega欧米茄于2005年在上海建立了最大的旗舰店,该店共两层,占地450平方米。
“中国游客喜欢购物。每一位去瑞士旅行游客都会购买Rolex劳力士或者Rado雷达表 ,”中国国际旅行社的发言人说。由此我们进一步看出中国人的国际化。据统计,2006年,中国游客的平均购物花费为987美元,甚至比普通日本游客的花费还高。中国正在成长的中产阶级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奢侈品特别受欢迎,因为大多数到欧洲旅游的人是比较富裕的商人或高级官员。由于在国外购买这些奢侈品比国内便宜20%到30%,所以他们非常愿意购买。
香港的特殊角色
但是,香港钟表公司与那些西方国家的联系则发现了美国、日本、亚洲、瑞士以及欧盟的市场。由于拥有这些市场的影响,香港公司成为受到信任的高质量手表供货商,并且回销大陆,即便这些手表同样是在中国大陆南部被誉为工业发动机的珠三角地区生产。
这就是所谓的循环现象,造成了一个无法解决的统计难题。
中国大陆市场的体量和范围
中国十三亿的人口,以西方的平均标准来看,属于刚解决温饱问题的阶段。但平均数是无法真实反映现实的。比如,整个中国的平均年收入略低于1000美元。但是,上海的个人平均年收入是4千9百美元。其中1%的人收入超过10万美元,而拥有一亿美元资产的人在全中国超过一百个,甚至可能更多。
上海展现的是一个闪闪发光又充满魅力的城市。但是现今的中国是一个复杂的多面体,充满了各式各样的矛盾。我们关于这个国家的冷战思维被横扫中国大陆,特别是上海的改变的新能量消除了。
有4亿中国人生活在大上海区域,正如之前所说,其中1%人口(4百万人)的年收入超过10万美元。因此,富人的比例虽然很小,但人口的绝对数值也就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奢侈品市场。
现今中国大约有1万多家零售珠宝商。并不需要因为平均收入很低就做出价格上的让步。对于同样的品牌,我们可以预期的价格并不比西方零售商店低。据香港珠宝生产商联合会估计,中国大陆手表和珠宝的销售每年会增长5%到10%(2006年)。
事实甚至超出我们的预期,中国大陆已经完全地接纳了西方商业机构,而且对于经典欧洲品牌的热情正传遍整个国家。情人节和圣诞节时珠宝礼品的热销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对零售商尤其是个好消息。
中国的第一只陀飞轮
1946年出生于苏州的Kiu Tai Yu矫大羽,早年在修理坏钟表方面表现出极高的天份。23岁时,他就完全依靠自学装出了自己的第一只表。1991年,他45岁生日那天,矫大羽以他完全自主制作的亚洲第一款陀飞轮震惊了钟表业界。
上一次中国对钟表业界产生巨大影响还是在10个世纪以前。当时的皇帝命令朝廷官员苏颂建造一个测量时间的工具来做为王朝的时间标准。他智慧的发明是一个水钟,这也是第一个拥有机械式擒纵机构的钟表。而且,它或许在一定程度是今天Rolex劳力士的间接始祖。
中国的第一个陀飞轮系列产品
2003到2004年期间,PTS Resources宝泰时计有限公司是最先推出陀飞轮表的中国手表公司之一。事实上,这的确有点矛盾。今天制造陀飞轮的目的是展示生产者的技巧,而不是提高手表的地位。
材料技术与等时性和动态平衡之间的关系如今已被广泛接受。顶尖的钟表都不具备象陀飞轮那样相对简单的误差补偿机构。他们的制造更严格,调校更敏感,外观更精美,但对于锥形的主发条和(不相匹配的)均力圆锥轮,真正做出的改进很少。所以中国的第一款陀飞轮只是简单地向收藏家表明“我们也能做陀飞轮了!”但并没有真正抓住问题的实质,即使未经训练的人都能明显地看出它们与真正精良手表的差距。
后期加工和创新
但那是5年前了。现如今,我们看到他们在盘片及相关组件的后期加工上持续改进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PTS可能觉得陀飞轮不够新鲜了。去年他们又展出了一款自上弦带能量存储和持续时间显示的karussel卡罗素。这只十二小时的karussel卡罗素有小时显示功能和一只独立的分针。karussel卡罗素具有较长的循环时间,所以不需太多位置校正,但是与陀飞轮一样,“仍需改进”,而且PTS做得不错。
此外,展示双陀飞轮的上海表是又一家具有悠久历史的制表公司,将自己的这一量产项目称为包含了“自动、多功能、能量存储、秒表和陀飞轮表”。
北京表声称自己是中国的第一只双陀飞轮表,并具有“灵活的力矩差别齿轮”。
这些制表商生产的手表工艺非凡,我们开始真正感受到他们在观察瑞士出品的质量,而且从中汲取精华。再过几年,瑞士技术与中国技术之间的差异将会不那么明显。
Sea-Gull海鸥的三问表成为焦点
Sea-Gull海鸥是中国最大的手表生产商,据报道占到全世界机械机芯生产量的四分之一。(表背上写着的)‘The Chinese Minute RepEATer Watch’中国三问表的亮相是非常美丽、简洁、精美的。但是,事实上看到这只三问表的表盘底下的机械结构的加工工艺是非常有意思的。透过表背,我们可以看到质量和加工工艺的飞速提升,但是仍缺乏对于分类、比例和细节的瑞士式的理解。盘片经过精美的装饰,但边缘成斜角或是缺乏抛光,虽然这可能是有意做出的选择,但西方的眼睛依然更倾向于传统的“瑞士式”加工。
我们可以看到中心轮和第三轮,轮辐和轮边缘比我们期望的要厚。而且可以推测转轴的末端是半球形,并经过打磨。比“做”更困难的可能是理解买家的心态。在瑞士的业内传统中,这一点是历经几代人才完成的。
购买手表两极化
在过去的几年内,我们都有一只“瑞士制造”的高质量的手表。今天,许多消费者仍保有一只传统品牌的高质量手表,但许多人的衣柜里还有另外半打其它品牌手表,价格都很便宜,通常都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或是出于一时冲动买下的。这种便宜的腕表之所以随处可得,是由于石英革命造成的。石英表使当今的全球手表市场成为两个完全不同的的细分市场。
香港与中国通过CEPA生产关系联系在一起并从中受益,他们正在大量制造生活时尚类/低廉的手表。瑞士在过去70年里牢牢地掌握着高端的“瑞士制造”称号,其产值一直在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瑞士的传统机械手表生产占到总产量的40%,但从价值上看则占到62%。这一比例对于香港和大陆的制造商来说也是值得研究的。
品牌意识
但是香港也能制造高质量的手表,虽然只比瑞士的差一点点。香港制造商如今正在为更高的品牌识别度奋斗,以期以更高质量的产品获得更高的零售价格。而“中国制造”主要是面对中国大陆这个全球最大的市场,“瑞士制造”则是面向全球剩余的市场。
市场上微妙的演化
欧洲之前进口的手表都打着“香港制造”的标签,后来我们看到的是“中国制造”,而如今,跟随瑞士的脚步,我们看到了“中国造”。这种仿效并没有威胁到“瑞士造”的地位,因为那是通过高质量的高端机械表确立的。如果它的地位受到威胁,瑞士将会进一步向机械表高端市场发展。该市场的价格高得惊人,制造商完全以其纯正的血统和传统的声誉来保有自己的客户。中国人虽然能干而又刻苦,但瑞士人并不十分担心。
瑞士和中国的制造商
香港一方面受到来自那些拥有知名品牌、良好心态及专业技能的瑞士公司的些许威胁,另一方面又受到技术可靠和大规模自动化生产的日本制造商的威胁。但是,这些只是感觉而不是事实。香港公司在质量、加工、创新、风格以及技术上年复一年的提升正在超过来自日本、欧洲以及一些西方国家的生产商。一些精美的中国手表跻身高端价格种类,而且制造商具有了对
只有登录之后才可以评论,请点击这里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