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法则,难统钟表天下
每年3月,瑞士小城巴塞尔都会成为一座只为钟表而存在的城市。今年的Baselworld提前了大半个月,改在3月8日至15日举行,巴塞尔展览中心的巨大展馆前白水仙盛放,一众顶尖钟表品牌各踞江山,瓜分掉一号馆内每一寸醒目地盘。而事实上,这些地盘也确实能够代表它们的实力和地位。
近一年来,由于瑞士法郎汇率大幅走高,瑞士许多出口企业处境艰难、愁云笼罩,但钟表行业却一枝独秀、光彩夺目。瑞士钟表出口在受到信贷紧缩冲击后已恢复元气,出口额继2010年反弹逾22%之后,2011年继续增长19.2%,打破2008年创下的历史最高纪录,达到将近193亿瑞士法郎。这个数字在2012年1月份继续稳定增长,当月市值达到13亿法郎,相比2011年同期增长15.5%。“2011年已成为创纪录的一年,我们对2012年也充满信心。”瑞士钟表工业联合会(FH)主席Jean-Daniel Pasche表示。
为这个数字做出巨大贡献的,首推钟表业三大巨头:斯沃琪集团(Swatch Group)、历峰(Richemont)集团和LVMH集团。Swatch旗下的主力品牌如宝玑(Breguet)、欧米茄(Omega) 、浪琴(Longines)以及LVMH的豪雅(Tag Heuer)、宝格丽(Bvlgari),常年雄霸着Baselworld展馆内的最佳位置展厅。
不过,出口数据只能说明一部分情况。大多数钟表制造公司属于私人所有,它们像私人银行业机构一样对自身的信息守口如瓶。比如由家族经营的劳力士(Rolex)、百达翡丽(Patek Philippe)、百年灵、香奈儿(Chanel)等,这其中不乏动辄数百年历史的优秀品牌,毫不相让地抢去一号馆内的半壁风光。
如此形成的局面就是,一方面三大集团将量产化手表行销全球,以体面的财务报表、精准的商业化路线、市场王者法则谋求行业控制权;另一方面一众独立品牌、家族品牌秉持自己明晰的DNA,从品牌定位到生产、管理、销售各个环节,坚持以自己的方式做生意。还有一批小众制表师品牌,信奉手工而非大机械流水线,以追求极致品质而非产量的传统价值观,成为这个庞大商业系统里一个充满情感的补充,也让瑞士钟表业成为了一个号称“只谈感情不谈数字”的神秘行业,只有每年瑞士海关提供汇总的相关统计数据,多少让人能一窥这个行业的概貌。
三大集团市场王者法则
团,最新公布2011年第四季度(2011年10月起的3个月)业绩报告显示,该集团销售额按固定汇率计算比2010年同期增长24%,达26.19亿欧元。其中第四季度珠宝部分的销售额取得25%的涨幅,达13.63亿欧元;手表部分的销售上升了27%到达6.97亿欧元。值得一提的是亚太区第四季度总销售额增幅高达36%,到达10.51亿欧元。
集团首席执行官Johann Rupert也表示,“销售的上升得益于集团销售网络的持续扩张,尤其是在亚太区,满足了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
斯沃琪、历峰和LVMH三大集团在2011年坚持市场为王法则并从中获益。
尽管汇率带来不利影响(包括瑞郎的持续走高,欧元的疲软,以及对美元的货币挂钩等)且原材料费用攀升,2011年仍是全球最大的钟表集团斯沃琪集团创纪录的一年,手表和珠宝业务这一年来获得可观的63.1亿瑞郎的总营业额,以及相当于22.7%的高营业利润率。斯沃琪在2011年还受到了大宗商品例如黄金和钻石的价格飞涨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是,“我们没有因此快速调升价格,而是保持一贯的政策,放弃短期利益,把重点放在争取市场份额上。”集团主席Nick Hayek表示。斯沃琪旗下所有品牌以及价格段产品的营销活动在这一年愈演愈烈,就是一个佐证。
该集团还计划2012年在所有细分市场打造全球范围的高效分销网络,持续加大在瑞士的厂房投资。在比尔总部新建的三栋大楼预计于2015年完工。
过去的一年对LVMH集团来说也是丰收的一年。LVMH最新收购的成员意大利品牌宝格丽,在2012Baselworld里占据了四号馆令人咋舌的大面积空间。LVMH公布了一个超过5亿欧元创纪录的经营利润,其旗下手表和珠宝品牌的总销售额是19.5亿欧元,同比增长98%;经营利润上升到2.65亿,同比增长107%。所有产品类别在欧洲、亚洲以及美国市场都取得明显的销售增长,这为LVMH在全球争取更多市场份额铺平了道路。
这一年来,该集团旗下的豪雅表新推出Mikrograph100和Mikrotimer Flying 1000,吸引了不少媒体目光;宇舶表不断创新推出新系列多功能的腕表;真利时(Zenith)的销售继续得益于其象征性的El Primero机芯以及一流的制作工艺;宝格丽也以出色的业绩表现向大家证明了实力。
“2012年将面临欧洲经济的不稳定,集团战略重点是通过持续推行创新、保持高品质产品以及市场扩张等政策,进一步提高旗下各个品牌的价值。”LVMH集团总裁Bernard Arnault说。
自立门户SIHH(日为瓦高级钟表沙龙)、并不参加Baselworld的历峰集
独立品牌,商业
近一年来,由于瑞士法郎汇率大幅走高,瑞士许多出口企业处境艰难、愁云笼罩,但钟表行业却一枝独秀、光彩夺目。瑞士钟表出口在受到信贷紧缩冲击后已恢复元气,出口额继2010年反弹逾22%之后,2011年继续增长19.2%,打破2008年创下的历史最高纪录,达到将近193亿瑞士法郎。这个数字在2012年1月份继续稳定增长,当月市值达到13亿法郎,相比2011年同期增长15.5%。“2011年已成为创纪录的一年,我们对2012年也充满信心。”瑞士钟表工业联合会(FH)主席Jean-Daniel Pasche表示。
为这个数字做出巨大贡献的,首推钟表业三大巨头:斯沃琪集团(Swatch Group)、历峰(Richemont)集团和LVMH集团。Swatch旗下的主力品牌如宝玑(Breguet)、欧米茄(Omega) 、浪琴(Longines)以及LVMH的豪雅(Tag Heuer)、宝格丽(Bvlgari),常年雄霸着Baselworld展馆内的最佳位置展厅。
不过,出口数据只能说明一部分情况。大多数钟表制造公司属于私人所有,它们像私人银行业机构一样对自身的信息守口如瓶。比如由家族经营的劳力士(Rolex)、百达翡丽(Patek Philippe)、百年灵、香奈儿(Chanel)等,这其中不乏动辄数百年历史的优秀品牌,毫不相让地抢去一号馆内的半壁风光。
如此形成的局面就是,一方面三大集团将量产化手表行销全球,以体面的财务报表、精准的商业化路线、市场王者法则谋求行业控制权;另一方面一众独立品牌、家族品牌秉持自己明晰的DNA,从品牌定位到生产、管理、销售各个环节,坚持以自己的方式做生意。还有一批小众制表师品牌,信奉手工而非大机械流水线,以追求极致品质而非产量的传统价值观,成为这个庞大商业系统里一个充满情感的补充,也让瑞士钟表业成为了一个号称“只谈感情不谈数字”的神秘行业,只有每年瑞士海关提供汇总的相关统计数据,多少让人能一窥这个行业的概貌。
三大集团市场王者法则
团,最新公布2011年第四季度(2011年10月起的3个月)业绩报告显示,该集团销售额按固定汇率计算比2010年同期增长24%,达26.19亿欧元。其中第四季度珠宝部分的销售额取得25%的涨幅,达13.63亿欧元;手表部分的销售上升了27%到达6.97亿欧元。值得一提的是亚太区第四季度总销售额增幅高达36%,到达10.51亿欧元。
集团首席执行官Johann Rupert也表示,“销售的上升得益于集团销售网络的持续扩张,尤其是在亚太区,满足了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
斯沃琪、历峰和LVMH三大集团在2011年坚持市场为王法则并从中获益。
尽管汇率带来不利影响(包括瑞郎的持续走高,欧元的疲软,以及对美元的货币挂钩等)且原材料费用攀升,2011年仍是全球最大的钟表集团斯沃琪集团创纪录的一年,手表和珠宝业务这一年来获得可观的63.1亿瑞郎的总营业额,以及相当于22.7%的高营业利润率。斯沃琪在2011年还受到了大宗商品例如黄金和钻石的价格飞涨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是,“我们没有因此快速调升价格,而是保持一贯的政策,放弃短期利益,把重点放在争取市场份额上。”集团主席Nick Hayek表示。斯沃琪旗下所有品牌以及价格段产品的营销活动在这一年愈演愈烈,就是一个佐证。
该集团还计划2012年在所有细分市场打造全球范围的高效分销网络,持续加大在瑞士的厂房投资。在比尔总部新建的三栋大楼预计于2015年完工。
过去的一年对LVMH集团来说也是丰收的一年。LVMH最新收购的成员意大利品牌宝格丽,在2012Baselworld里占据了四号馆令人咋舌的大面积空间。LVMH公布了一个超过5亿欧元创纪录的经营利润,其旗下手表和珠宝品牌的总销售额是19.5亿欧元,同比增长98%;经营利润上升到2.65亿,同比增长107%。所有产品类别在欧洲、亚洲以及美国市场都取得明显的销售增长,这为LVMH在全球争取更多市场份额铺平了道路。
这一年来,该集团旗下的豪雅表新推出Mikrograph100和Mikrotimer Flying 1000,吸引了不少媒体目光;宇舶表不断创新推出新系列多功能的腕表;真利时(Zenith)的销售继续得益于其象征性的El Primero机芯以及一流的制作工艺;宝格丽也以出色的业绩表现向大家证明了实力。
“2012年将面临欧洲经济的不稳定,集团战略重点是通过持续推行创新、保持高品质产品以及市场扩张等政策,进一步提高旗下各个品牌的价值。”LVMH集团总裁Bernard Arnault说。
自立门户SIHH(日为瓦高级钟表沙龙)、并不参加Baselworld的历峰集
独立品牌,商业
只有登录之后才可以评论,请点击这里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