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国内著名钟表学者常伟:钟表拍卖会上的玄机
近两年,国际拍卖行在钟表领域斩获颇丰。今年5月和10月的香港春秋季钟表拍卖会上,香港佳士得和苏富比两大拍卖行,成交额分别创历史新高。仅在去年一年,安蒂古伦、邦瀚斯、佳士得和苏富比这四大国际拍卖行,在其总共34场钟表拍卖会上,就狂揽1.873亿美元的成交额。与此同时,保利、嘉德等内地拍行也是奋起直追,增长势头迅猛。针对中国钟表拍卖市场出现的种种现象,国内著名钟表文化学者常伟,近日接受了《中国经营报》记者的专访。
《中国经营报》:你作为瑞士高级钟表基金会会刊的第一位中国记者,能否对当今国际和国内拍卖行做个比较?国内的拍卖行和国外的竞争对手相比,有哪些优势和特色?
常伟:保利和嘉德近几年在国内做的都不错,国外拍卖行的高层现在也经常来国内的拍卖会取经。相比国际拍卖行,国内拍卖行的佣金比例较低,一般都是在15%;而且在拍品成交后的物流方面便利很多,不需要远距离寄送,或者支付较高的物流费用。
《中国经营报》:中国内地的钟表拍卖行还有哪些不规范的地方,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常伟:从去年秋拍开始,内地拍卖行才形成了较大规模的钟表专场,作为新项目总会有不成熟的地方,比如拍卖目录的文字介绍有时较为简单,没有把拍品的内涵文化挖掘的很细,但是这些不足很快就会弥补上去。
《中国经营报》:如果是作为一个竞拍者,参加钟表拍卖会的时候,有哪些细节需要注意?
常伟:首先是拍卖会的预展一定要去看,这样能够清晰地了解拍品的状况。其次,在拍卖场上尽量坐在拍卖师的视野范围内,这样可以不至于漏掉拍卖的机会。
《中国经营报》:现在香港苏富比和佳士得的名表拍卖,50%以上的成交品都是百达翡丽,而且买家大多都是中国人,反观那些独立的小众品牌,基本上都是外国人在买,这是否说明中国人在竞拍名表
只有登录之后才可以评论,请点击这里进行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