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孙三代修表80年
在儿时的记忆里,修表业这个老行当曾风光一时,钟表店里,那清脆悦耳的“滴滴答答”声,时时萦绕在耳旁;那专注执着的修表匠形象,至今记忆犹新。
随着岁月流逝,修表这个行业在城市里已慢慢消失。但在龙岭社区,还有一家修表店,“表医生”陈亨光一直在他的世界里,修理钟表。祖孙三代钟情修表,一修就是80多年。
手表曾是财富的象征
能修表是能力的象征
昨日上午10时许,当记者来到台江区延平路11号门前时,就听到时钟发出一阵“滴滴答答”的声音。循声而去,在一间面积不到10平方米的修表店里,一位老师傅正低着头,左手拿着一块手表,右手紧握镊子,小心翼翼地修理着。墙上的挂钟摇着钟摆,“滴答”、“滴答”地响着,显得那么悦耳动听。记者走进修表店,可他浑然不觉。
在这家名为“祥新钟表店”的修表店里,有张宽大的桌子,桌面上摆放着酒精灯、钳子、活扳子、十字起子等工具,墙上挂着各式各样的时钟,“滴滴答答”声不绝于耳,让人感觉到宁静与祥和。现年74岁的陈亨光就是这间铺子的主人,街坊邻居都称他“表医生”。
10分钟后,老陈放下了手中的工具,摘下了眼用放大镜,一块老旧的手表在他的"医治"下重新恢复功能。老陈充满着笑容,抬起了头。记者看到,由于长期皱眉眯眼,老陈的左眼比右眼小了一些。
回想起漫长的修表岁月,老陈侃侃而谈。上个世纪20年代,他的父亲陈作兴便从师傅那接手这家修表店的生意。12岁那年,父亲开始教他修表这门手艺,希望他能子承父业,继续从事这门老行当。
在平常空闲的时候,老陈总会自己一个人摆弄钟表,用小螺丝刀小心拨开“千斤”,把发条放开。取下“游丝”,摘下“骑马轮”,然后把四角的螺母拧下来;然后再依着父亲白天修钟表的程序重复一遍。
随着岁月流逝,修表这个行业在城市里已慢慢消失。但在龙岭社区,还有一家修表店,“表医生”陈亨光一直在他的世界里,修理钟表。祖孙三代钟情修表,一修就是80多年。
手表曾是财富的象征
能修表是能力的象征
昨日上午10时许,当记者来到台江区延平路11号门前时,就听到时钟发出一阵“滴滴答答”的声音。循声而去,在一间面积不到10平方米的修表店里,一位老师傅正低着头,左手拿着一块手表,右手紧握镊子,小心翼翼地修理着。墙上的挂钟摇着钟摆,“滴答”、“滴答”地响着,显得那么悦耳动听。记者走进修表店,可他浑然不觉。
在这家名为“祥新钟表店”的修表店里,有张宽大的桌子,桌面上摆放着酒精灯、钳子、活扳子、十字起子等工具,墙上挂着各式各样的时钟,“滴滴答答”声不绝于耳,让人感觉到宁静与祥和。现年74岁的陈亨光就是这间铺子的主人,街坊邻居都称他“表医生”。
10分钟后,老陈放下了手中的工具,摘下了眼用放大镜,一块老旧的手表在他的"医治"下重新恢复功能。老陈充满着笑容,抬起了头。记者看到,由于长期皱眉眯眼,老陈的左眼比右眼小了一些。
回想起漫长的修表岁月,老陈侃侃而谈。上个世纪20年代,他的父亲陈作兴便从师傅那接手这家修表店的生意。12岁那年,父亲开始教他修表这门手艺,希望他能子承父业,继续从事这门老行当。
在平常空闲的时候,老陈总会自己一个人摆弄钟表,用小螺丝刀小心拨开“千斤”,把发条放开。取下“游丝”,摘下“骑马轮”,然后把四角的螺母拧下来;然后再依着父亲白天修钟表的程序重复一遍。
只有登录之后才可以评论,请点击这里进行登录